近日,从区卫健委传来消息,我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省级绩效评价项目得分在全省区县排名第一,综合得分位列全省第三。
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不断创新服务模式,逐步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由于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工作面广量大,为此,我区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精神卫生工作网络,成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关爱帮扶小组”,覆盖所有社区和村委会;强化部门合作,与公安、综治办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制度,残联、民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作战;增加政府投入,2012年9月起全区实行精神疾病患者门诊和住院治疗费用全兜底,2015年4月起依托区精神病专科医院开展“点对点支持”技术指导工作;2016年10月起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政策,按照每人每月奖补250元标准执行。
围绕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全区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聘请68名卫生监督协管员和8名学校卫生监督协管员,编织卫生监督协管“网眼”,加大卫生监督协管的范围和力度;将食品安全标准宣传纳入协管考核,让更多群众参与食品安全监测工作,做到“知标准、懂标准、用标准”。在健康教育服务模式方面,我区组建区级健康教育讲师团深入社区、机关、企业、学校等场所,常态化开展健康素养巡讲活动,被收录进“江苏省健康素养促进优秀实践案例”。2020年,为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要求,讲师团创新工作形式,开发线上、线下“健康微课堂”,切实提高健康科普宣传的可及性和到达率,成功上线健康微课堂——“高考前的心理适应”。落实门诊“双处方”(药品处方+健教处方)制度,不断拓展个体化健教工作。2019年,辖区医疗机构设置宣传栏230多个,更新2300多个,开展公众咨询活动近250场次,举办社区健康讲座近1300场次,累计播放健康教育视频时长32万余小时,受众40万余人次,现场及入户发放健教资料134万余份。
按照规范管理慢性病患者要求,我区搭建“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2010年起,落实新农合2型糖尿病患者免费服药(每人每年2000元免费药物额度),提高了患者治疗率和管理依从性。采购便携式智能家庭医生随访终端400余套,智能健康管理终端300余套,加强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通过“众康云”家庭医生软件系统,实现相关数据的采集、上传,解决了真实签约和“签而不约”监管难题。为优化预防接种服务,2016年年底我区启动第一类疫苗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保险工作,推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机制由“财政补偿”转变为“保险补偿”;2019年进一步规范门诊设置、人员资质和服务流程,更新预防接种门诊全套软硬件设备,进一步提升预防接种门诊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完成24个儿童预防接种门诊标准化建设。
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相关会议精神,按照“统筹管理、定期督查、点面质控、稳步推进”工作思路,以家庭医生签约为抓手,夯实慢性病“五统一”管理基础,创新医防融合工作模式,持续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不断提高居民获得感、满意度。